2015年6月23日第二次CLIL校本培训在国际校区顺利开展。这次培训由李俊老师主持,俞中诚老师主讲。CLIL是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 的简称。作为双语学科老师,需要通过英语来讲授学科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也担任语言教学的工作。对此,CLIL培训对语言和内容都提出了相应目标和要求。
以语言习得和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承接上次的激活旧知的主题, 这次的CLIL培训以“教学输入”作为主要讨论内容。在这次培训中,俞老师首先给大家介绍了教学输入的概念和类型,通过观看双语教师的教学视频,归纳教学输入的有效方式。之后,大家进行小组合作,根据提供的材料来设定一堂课的知识和语言目标,并思考在实际教学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在这次的培训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要学会去识别自己的学科语言。根据提供的CEFR体系(欧洲语言共同框架),我们可以确定不同材料对于学生的语言要求。而在语言要求中,学科专业词汇占据较大的比重。针对这些专业词汇,可以把它划分为应用型和感知型两类(或者进行更细致的划分)。以历史为例,在这次培训提供的材料中,诸如papyrus hieroglyphics等专属名词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另外如the Rosetta Stone,学生只需有一定了解即可。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学科知识规律来确定词汇分属于哪种类型。从历史学科来说,历史人物,事件名称等当属应用型专业词汇的行列。
不管是激活旧知,还是进行教学输入,教师都应考虑学生的学习发展水平。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CLIL培训在学科和语言上对教师提出了双重要求,在国际融合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实属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