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首页 > 国际高中 > 新闻动态

国际课程混乱遭批 公立国际班可能停办

2015-05-29 16:30:54 阅读:

   3月2日讯 2015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来自全国的代表、委员陆续抵达北京,为深化改革中国建言献策。据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四个全面”的提出,给2015年带来了新的目标和挑战。作为最大的民生之一,教育也成为此次两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教科院副院长胡卫针对“高中国际教育规范”问题提出提案,他指出完善高中国际教育治理体系,确立准入标准、健全教材审查和办学评价;规范高中国际教育市场,公办高中取消国际课程开设;将国际教育植根中国土壤,提升教育水平。
  目前,中国出国留学人数激增,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生源国,每年正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 2013年度出国留学人数达41.39万。特别是留学日渐呈现“低龄化“趋势,《中国留学发展报告》蓝皮书显示,国内中、小学阶段低龄留学生数量直线上升,2013年在美读高中人数已达23795人,7年增加365倍 ;中、小学出国留学人数已占留学总数的1/5。
  随着我国出国留学潮的兴起,近年来国内普通高中设立的国际课程班、国际部如雨后春笋,快速发展,并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进军。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我国开设国际课程的学校从12年前的22家猛增至338家,为中国学生开设了 20多种国际课程,仅开设IB课程的学校就达63所。国际高中、国际课程班等多种国际教育的探索丰富了高中教育服务体系,促进了高中办学的多样化,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但在探索实践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高中国际教育目标定位不当。目前高中国际课程班大多以申请国外大学为主导方向,处于迎合市场需求的低层次办学阶段,每年招生时的最大“卖点”就是至今已经成功留学的案例和数据。不少学校开设的国际课程大多局限于与升学密切相关的学科,其他学科或取消开设或压缩时间,存在严重的“洋高考”应试倾向,实质上就是为学生进入外国大学进行考前培训,相当于国外大学的“预科班”,沦为出国留学的“中转站”。
  2.国际课程与本土课程缺乏融合。举办高中国际班的重要价值在于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经验,突破应试桎梏,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但是,当前高中引入的国际课程与本土课程缺乏融合,没有达到通过课程引进,推动课程改革、拓展高中生国际视野的目的。一些高中在探索国际教育中,存在照搬移植、全盘接纳的现象,忽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国家课程被严重边缘化,影响到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和健康全面的发展。
  3.政府对高中国际教育的管理缺位。目前,高中阶段国际教育泥沙俱下,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和有效监管。国际课程大多由学校根据家长和社会的需求以及学校利益自行引进,政府对引进课程的学校办学条件、课程内容、师资聘用、教学质量等无明确规定和具体指导,导致出现“盲区”。一些办学条件好、质量高、有一定社会知名度和知誉度的学校却迟迟不能获得设立国际部或国际课程班的批文,而一些还没有开始招生的学校却又得到设立国际部的政府批文,缺乏准入标准和透明的审批制度与程序。
  4.高中阶段国际教育市场秩序紊乱。高中国际教育名目繁多,乱像丛生,除了专门招收境外学生的国际学校外,公办学校、民办学校、教育培训机构、留学服务公司等都在举办高中阶段的国际课程班。由于历史原因,不少高中的国际课程班存在先天不足,中介涉足其中,从招生、收费、课程设置,到管理者引进、教师聘用、质量评价一手遮天。作为办学主体的学校,一些校长对国际课程少有问津,原因在于其不懂国际教育,不了解国际课程;满足于通过国际课程班增加学校收入,招揽生源,满足家长择校需求。高中国际课程班被中介牵着鼻子走,与国际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的现象司空见惯。
  上述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高中阶段国际教育的有序发展,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借鉴国际课程经验,深化高中课程改革,促进我国高中国际教育的规范健康发展,培养具备国际交流、合作、竞争能力的人才,特建议:
  1.健全高中国际教育治理体系。首先,政府需要确立高中阶段设置国际课程的准入标准;其次,政府要建立健全国际课程教材审查机制,规范高中国际课程的管理,尤其在引进政治、历史、地理等人文学科时对涉及意识形态、教育主权、国家主权和民族宗教等方面内容必须严加审查;第三,推进高中阶段国际教育“管、办、评”的分离,引入第三方评估,加强对国际化教育的目的、国际化教育内容、教师队伍资质、办学水平、升学通道等多方面的评估,促进高中国际教育有序发展。
  2.规范高中国际教育市场。按照“公办保公平、择校找民办”的原则,政府应要求公办高中逐步退出国际课程班竞争,回归教育公共服务提供;鼓励民办学校走多样化、差异化、特色化之路,发挥其体制机制优势,对有条件的民办高中应允许其引进国际成熟、通行、认可的课程(如IB、A-Level、AP等),探索中外文化融合的国际化教育。对于公、民办学校委托中介机构举办的国际课程班,要通过“关、停、并、转”的办法加以清理。
  3.提升高中国际教育水平。高中阶段引进国际课程的出发点是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推动我国学校课程体系改革,促进高中办学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满足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因此,高中进行国际化教育探索,需扭转“出国为导向”的功利性办学取向,要更重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从课程门类的低选择,转向课程门类的多选择;要更加重视体验式学习,从强调系统书本知识的传授,转向通过参观、考察、调研、实习、见习、访贫问苦、志愿服务、海外游学等实践活动进行参与式学习;要更加关注学生比较、分析、综合、创新能力培养,从单一的分科教学,转向分科教学和综合主题学习有机结合。真正转变国际教育以出国为唯一目的功利价值取向,在不同制度、文化、价值观的交流与冲突中,找到平衡点,发展中国特色的国际化教育,并不断提升中国的教育水平。
  4.植根中国土壤培养国际化人才。高中阶段教育是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的关键时期,是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转承点。因此在推进教育国际化过程中,要立足国情,坚持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文化教育,坚持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的思想,把中国的政治、语文、历史、地理等人文学科有机地融合进国际课程中,培养既有中国情怀又有国际视野的新人。

上一篇:  2013年西安择校生招收严格执行“三限”政策

下一篇: 山东省严禁中小学分重点班 违规严重将停止招生

  • 姓 名:
  • 男孩女孩
  • 手机号码:
  • 微信号:
  • 选择学校:
  • 申请年级:
  • 选择省份:
  • 选择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