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对已经收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offer的栾昕宜来说,只对一半。因为在三年国际学校学习的过程中,甚至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都未曾经历过重大挫折的她,想到的并不仅仅是自身的品德修为,“独善不如众善”才是她终极梦想。
自言以前是一个非常没有主见的孩子的栾昕宜,居然在高中阶段做了一件特别有主见的事儿:成立了一家名为“SHIFTO”的公益家教组织。成立公益组织的举 动,并不是心血来潮的冲动,而是来源于她的一次家教经历。她曾经给一个自闭症孩子做过家教,对于一个缺乏社会阅历的高中生来说,这不啻为一项巨大的挑战, 自闭症孩子在交流和沟通方面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但是栾昕宜并没有退缩。看着被语言障碍困扰的孩子画出了心目中的美好世界,他的妈妈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 连连跟栾昕宜说她是自己见过的最耐心的家庭教师,就是这么一句简单的话,一份平凡的信任,让栾昕宜坚定了成立公益家教组织的信念,因为她从那位妈妈的眼神 中读出了一种需求,一种对教育温度的强烈欲望。
成立公益组织绝非易事,仅仅依靠热情和信心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栾昕宜找到了班里最有商业头脑的一位同学,两个人经过商量,很快拟出了公益家教组织的倡议书 和招募启事,他们首先想到的渠道就是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发出去之后热烈的回复让两个人的信心瞬间爆棚,决定趁热打铁的他们又瞄准了所在的国际学校定期的家长[微博]会,因为参会的家长要么是海归精英,要么就是企业高管,开明的思想和丰富的国际视野,是让他们认同并说服自己的孩子加入的基础。
即便如此,公益组织成立的时候还是困难重重。在回忆当时情景的时候,栾昕宜感慨万千,主要的困难就是信任度的缺乏,这其中有很多客观因素,首先当时的家教 队伍建设尚未成型,还处于组建阶段,再加上媒体对于社会上有一些伪慈善组织招摇撞骗的曝光,种种原因给招募行动带来了不小的障碍。此时,那位自闭症孩子和 他的妈妈的眼神浮现在了脑海中,并且支撑着她一个个去说服怀疑者,最终完成了第一批家教志愿者的招募。
当笔者向她表示其对于公益的执著和认知以赞许的时候,她一个劲儿笑言自己的公益之路绝非一蹴而就。她记得第一次去位于北京市通州区的关爱中心的时候,那些 存在智力缺陷的小孩都在拍打她,有的还用手抓着她,这让猝不及防的栾昕宜产生了抵触情绪,她一直想躲开他们,后来在听了关爱中心的老师介绍之后,她才知道 原来这些孩子的拍打和抓手的动作都是友好的表现,于是,之前的负面情绪烟消云散,现在她已是真心将这些智力缺陷儿童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了。她觉得每次去关 爱中心的公益之旅,自己都不是给予者,而是收获者,她始终认为这些单纯有爱的孩子所给予她的精神上的洗礼,远大于她为他们尽的那点微薄之力。
闯名校:骄傲“学霸”不“傲娇”
真正与国际学校结缘始于一次英语夏令营,这个夏令营的助教都是国际学校的学生,她怎么也没有想到,当年那个小营员,日后也会成为光荣的助教。
由于初中就读于一所私立学校,所以来到国际学校的栾昕宜有着充分的心理准备,因为和一般公立校不同的是,国际学校对于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要求更高,每个 学生都需要对自己未来的人生做出规划,而且还要善于管理与合理支配自己的时间,她的老师也经常告诫他们“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虽然入读国际学校之初,栾昕宜并没有成熟的未来规划,但教育学专业的目标却是很明确的,因为多次支教和家教的经历,早已让她找到了从事这项事业的动力,教育事业能给她带来成就感。
对于选择国际学校的理由,“学霸”栾昕宜将其归结为两个字:平台。在这个平台之上,她实现着不同角色的转换,时而是学生会宣传部那个与团队共同奋战的部 长;时而是校广播站的决策者;时而又是外国校长参访团的翻译官。多元化的平台成就了栾昕宜,学校鼓励勇敢尝试的理念,让她的潜力不断得到发掘。
按道理说,目标明确的学生,在申请国外高校的时候会从容得多。可栾昕宜在申请的时候却颇为纠结了一番,当时她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无论是综合排名还是教育专业 都名列前茅的范德堡大学,当然她还选择了素有“公立常春藤”之称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社会学专业,可是在最终确定学校的时候她却选择了后者,此举引起了周 围同学的不解,他们都认为放弃范德堡太可惜,可栾昕宜有着自己的想法,之所以“弃范德堡而就伯克利”,是出于更长远的考虑:加州大学发达的学术系统自不必 说,单是丰富的教育学研究生先修课程(美国大学不设教育学本科专业)就已经让她大开眼界,此外加州的阳光和人丁兴旺的校园也是促使她做出这一选择的因素。
今年八月,她就要奔赴伯克利开启一段新的人生,当我要求她给学弟学妹们提出自己的建议的时候,她并没有给出我预想的答案:高中三年最好让自己累一点,笔者 明白她这句话的内涵,也突然理解了一个全能型学霸的炼成绝非偶然。如果说国际学校是一片沙滩,那么栾昕宜就是一个拾贝者,她的潜力就像一枚枚绚丽的贝壳, 让她的人生更加五彩斑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