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微信朋友圈中一首7岁小朋友的绝交诗广为流传,诗歌情真意切,很多网友看后大呼小孩子朋友的世界看不懂。
如果你很寂寞/请和我做朋友/如果你我不再是朋友/请别来找我/你的心很快乐/我却很难过/这种感觉只有我知道/从前是朋友/我知道欢乐/但是你却离开了我/我非常难过/一天一天哭泣着/我留下足迹/你不去寻觅/我需要帮助/你却没出现/我只好说一声/再见
孩子的世界与成人的世界不同,大人们在沉浸于孩子举手投足间所透露出的童趣与童真之时,也应思考下孩子行为背后的真正意义。否则,家长自以为很懂孩子,实际上并不懂。父母与子女之间的隔阂不能有效消除,长此下去,会造成两代之间的沟通障碍。
就拿这首绝交诗来说,孩子写作是因好朋友现在不和自己玩了,心里很难过才写下的。“绝交”一词虽然分量过重,却能表现出孩子伤心之深。当孩子因为明显的诱因而做出某种令大人们不解的举动时,父母如果再报以嘲笑抑或持无所谓的态度,势必会再次伤及孩子内心。与孩子真正零距离的沟通,不在于满足孩子即刻表露出来的情感需求,而是能理解孩子隐藏起来的情感需求。孩子也有自己的隐私,也想要自己的面子。很多时候其言语举止虽然表现得不够明显,但认真观察,还是很容易洞悉孩子内心世界的。只可惜,很多父母并没有足够的耐心去体察孩子的心情。
七岁女孩的绝交诗给我们上了非常生动的一课,家庭教育中,父母有多少次是想当然地与孩子交流,而耐不下心真正感受孩子的情感?因为诸多原因,大人们时常被各种烦忧包围,于是当父母以成人视角审视孩子的生活时,往往会以为他们生活得单纯、快乐,不会像成年人一样被种种坏心情围绕。其实,即便孩子年龄还小,但对周围事物也会形成自己的认知,并借助某些形式表现出来。童年之中,忧愁依然存在,并且是时常存在的。只是因为忽视,或者并未放在心上,我们并没有把“童忧”当成一回事。
父母给予孩子的爱,除了是物质上的,更应是直击内心的。只有读懂七岁女孩绝交诗中的童忧,才能窥探孩子幼小心灵中的纷繁情绪,走进孩子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