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孩子的爱,在吃饭问题上可说是表现的淋漓尽致,从婴儿时代一勺接一勺,到幼儿时代满屋子追着喂,甚至是到了孩子六七岁,还在求着孩子打着孩子吃不管三七二十一,多吃一口是一口。美国父母也关心孩子饮食,关心孩子的营养均衡,饮食质量,越来越多的家庭会为孩子挑选有机绿色食品,限制孩子摄入过多糖份和脂肪。但是,美国父母把吃饭主动权交给了孩子,他们认为,让孩子从小自己决定吃还是不吃,吃多少,是培养他们思维独立的开始。
从孩子能够拿起动勺子起,就开始自己吃饭,尽管孩子协调能力还不行,勺子里的物会弄得满身慢地都是,但是美国父母并不在意。孩子一岁左右,父母喂饭的工作基本结束,孩子得自己一个人把自己喂饱。在美国家庭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场景,父母把他们放在高高的餐椅里,放上食物就走开忙去了,等到时间差不多的时候,父母过来收拾东西。就算没吃完也是如此,不能让孩子花上一个小时的时间吃一顿饭。
很多孩子,一岁多上daycare,都得自己吃饭,十多个孩子坐在一起,统一开饭,如果你不会吃饭,等时间到了东西就会被收走,所以,要“生存”,就得先学会吃饭。你想吃什么不想吃什么,吃多还是吃少,都由自己决定,父母看不见也管不着,更不会因为你中午没吃好,回来就给加餐。
我的邻居Carol是两个男孩子的妈妈,两个非常调皮的孩子,我总能听见隔壁他们打打闹闹的声音,但是,他们吃饭的时候非常规矩,每次玩得正起劲只要妈妈说开饭,就马上洗手吃饭。我问Carol,用的什么好办法。她笑着说,饿过几次之后就懂了。男孩子有时玩着玩着就忘记吃东西,Carol走过去问,你们确定不吃晚饭吗?男孩子抬起头来说:是的。Carol说,那从今天晚上都不能吃东西,同意吗?两个男孩坚定的回答:同意。孩子们玩兴过后,开始饿起来,问妈妈能不能吃东西。Carol说,我们已经商量好了的,今天晚上不能吃东西。男孩子求:妈妈,我就吃一块cheese,就一小块cheese,也不行吗?Carol说,抱歉,不行。于是,孩子就饿了一个晚上。这样的事情,经过几次之后,孩子们就懂了,吃饭时间不吃饭,错过了就没有了,你必须自己承受当时犯错所带来的后果,只有尝到苦头,才会吸取教训。
而与之相反的,中国家庭的厨房是永远忙碌的,孩子如果不吃,那下一顿就在那里随时为你准备着,总会有人在催着你等着你去吃。像这样经常被被迫进食的孩子,哪会有饥饿意识呢?
同样,在中国家庭的餐桌上,发生得最多的一幕就是不停的给孩子夹菜,甚至分配任务,今天要吃多少肉,多少蔬菜,就算你不爱吃,也得吃下去。美国的父母也注重孩子的饮食均衡,他们也希望孩子能多吃蔬菜,有意识的给孩子补钙,但是,他们不会强迫孩子吃。如果孩子对桌上的某样菜情有独钟,对其他的菜视而不见,父母会把那道菜收起来,剩下的,孩子自己去决定吃还是不吃。不管孩子吃饱还是没吃饱,如果他说,我吃饱了,他马上就可以放下刀叉,离开餐桌,父母绝对不会要求他再吃上一口。
美国父母决定给孩子吃些什么,孩子自己决定吃多少。这就是美国父母给孩子上的第一堂“独立教育课”。父母充分信任孩子,把吃饭的主动权交给孩子,相信孩子自己饿了就会吃,饱了就会停止。孩子从父母那里得到信任,不去依赖父母,自己搞定吃饭问题,内心会变得独立与自信。
与“放手让孩子吃饭”相反的,是美国家庭严格的“餐桌礼仪教育”,从孩子上餐桌的第一天起,家长就开始对他进行了进餐教育,帮助他们学会良好的进餐礼仪,比如上文说的,如果孩子只爱吃一个菜,家长会把这个菜收起来,因为一方面,偏食会让人营养不良,另一方面,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吃法,是自私和缺乏礼貌的表现。
大部分美国孩子会从2岁起开始系统的学习用餐礼仪,比如吃饭不能发出声音,刀叉不能敲盘子,就算是不小心,也会跟所有人说对不起。大一点的孩子,还会帮助父母做一些餐前准备,餐后收拾工具,减轻家长的负担的同时让孩子有一种参与感,学到了一些接待客人的餐桌礼仪。
所以,我们可见,大多数对美国人,进餐时都非常有绅士风度,这和他们从小的教育是分不开的。相比之下,中国餐馆里的众生百态,也说明了一个问题,中国父母,尽心尽力地喂孩子物质食粮,却忘了精神这更珍贵的食粮。
常有年轻父母抱怨:我们有心培养孩子自己吃饭,但无奈老人在,有心无力。中国的老一辈曾经深受饥饿之苦,所以,在喂养孩子的事情上,有东西不吃似乎是大逆不道的事情。如果你饿孩子一顿,老人家轻则在背地里给孩子塞零食,重则拍案而起,闹得天下大乱。所以,有时真的很无奈。尤其是当看到孩子,有时为了讨好父母,不想吃也说好吃,吃饱了也麻木的吃时,更是一种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