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考验社会良心。从这个意义上说,老年人的晚境体现出社会管理的公平正义甚至智慧。“老有所养”从孔子时代就是有识之士的政治理想。时至今日,这个“养”,已不单单是经济上有所依傍,更是精神的独立,价值的实现和人格的被尊重。
有这样一个地方,养在深闺,识者寥寥。然而,在素来“敢为风气先”的浦东,它却渐渐在现代化养老模式的探索上有了自己的气韵,成就了自己的特色。它就是亲和源高级老年公寓。
6月5日,尚德高中部高一年级开展“亲和源社会实践活动”,担任亲和源老年运动会的志愿者。走进亲和源,惊讶于这里环境的清幽静谧,更惊讶于这里老年人的生存状态。或阅览室安静读报,或乒乓球室左右腾挪,或室外球场健步弹跳……脸上的笑容,眼里的神采,挺直的身姿,亲和源的老人,让我们看到了年轻人的精气神。
运动会赛事项目丰富,不仅有传统的乒乓球、跳绳套圈、保龄球等活动,还有比较洋派的门球比赛。在观摩比赛、后勤辅助工作中,老年人的精神面貌深深感染了我们的学生。他们不仅安静观赛、文明喝彩,而且在赛事过程中,各种志愿工作进行得有条不紊。想老人所想,急老人所需。谦恭有礼,落落大方。
少年与老者,生命之两端。其美好莫过如此。
想起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句首咏老的诗“懒照新磨镜,休看小字书”,人到老年,怕在老去后意气皆失。幸而刘禹锡留下更有名的两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虽届老龄,但意气长存。青春,其实是一种心态。
“养老,改变生活”,一次亲和源之行,改变了我们对老年人固有形象的认识,也让我们感受到生命存在的多种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