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题诗“雨涤山花湿木乾,野云流影入栏干”,为乌镇,这是文学家眼中的它——自然、惬意;“青石板路、漫长街巷、光影、倒影、清晨、黄昏、冷暖” 层次、纵深与意境一一在画布上展开,这是艺术家眼中的它——诗意、静谧;“全镇以河成街,桥街相连,依河筑屋,深宅大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这是人文学家眼中的它,古朴、明洁!
12月1日,MYP的孩子们肩负着文学的寻根、承载着艺术的写意,秉持着人文的求实,轻轻叩响了乌镇的探究之旅。
【画里阴晴】美·无处不在
孩子们用镜头捕捉到的乌镇,半湾碧水、粉墙黛瓦、四水归堂的古朴民居,无一处不在诉说着似水年华里诗意的栖居。满眼望去,一排排高低错落、恪守纯素之道的民居,不容迟疑地将美呈现着、凸显着、传递着。
这是一座能让时光苏醒的村落。悠长悠长的街巷,漫步其间,仿似能听到时光低落、轻敲青石板的回响。
孩子们发现,每一步,每一个举目,从雅致的吊兰、造型各异的窗格纹饰、蓝色印花的门帘到草木本色的染坊、小桥绿树、碧波斜晖,处处都在丰富着他们关于美的定义和感受。
而随处可见的墙壁,即使在雨雪风霜的浸染中,留下些许斑驳的时光印记,也以别样的方式沉积成了一种无言的光阴美痕。
【书香脉脉】美·积露为波
《从前慢》 木心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 是一句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木心,被誉为深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师,从乌镇走出,却一生眷恋在水乡氤氲里孕育的这份情怀,一生只够爱一人,于是定居纽约的他,将生命里最后的时光重新交付给了乌镇这方水土。
九年级的孩子们,跟随木心先生的视角和记忆,游历乌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记录着独特的“乌镇印象”。
无独有偶,现代文学的奠基人茅盾先生,生于斯,长于斯,最终选择落叶归根于斯。“我的家乡乌镇,历史悠久……漫长的岁月和迢迢千里的远隔,从未遮断我的乡思。”这是文学巨匠茅盾在《可爱的家乡》中饱含深情的文字。
历史上,从一千多年前中国最早的诗文总集编选者梁昭明太子,到中国最早的镇志编撰者沈平、著名的理学家张杨园、新闻学前辈严独鹤、旷代清才汤国梨、著名作家孔另境……
一个个名冠古今的学者在乌镇丰厚的历史人文滋养下成长。
孩子们迎着这些熠熠生辉的名字走过,终于明白恒久之美,更在积淀二字。乌镇的美,美在风光之淳朴、秀美,更美在一种情致、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一种古老与现代交织之下、人文精神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