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燎原中学 聚焦教育做真正的教育

2016-04-30 14:19:58阅读:87

   上海燎原国际高中 (http://www.51guoji.com/shlyzx/)报道:1、误区一:把国际考试等同于国际教育

  国际考试组织CIE、ETS、College board等只是提供考试服务的一些机构。从这些权威教育考试机构中引进的也是一项考试,而不是完整的教育。

  我国的应试教育让人不得不重视种种考试。周考、月考、期中、期末,还有高考、中考和小学升初中考试。为了这些考试,学生埋头苦学,废寝忘食;老师绞尽脑汁,不遗余力;家长任劳任怨,不计得失。考试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种煎熬,令人揪心。而引入国际考试后,学校的工作重心还是考试,学生们承受的仍然是巨大的心理压力;为了成绩,教师教学方法仍然陈旧化、传统化;国际教育仍然是偏重智育,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

  2、误区二:认为全盘引进就是先进的教育,国际教育缺乏本土化元素

  原版教材、外教授课”,这些几乎是所有开办国际课程学校的宣传用词。“照搬西方”几乎成了所有人刚开始向西方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通病。离开中国教育精髓的教育是没有经过本土化过程的教育,结果只会是“水土不服”。

  很多学校强调“全盘西化”是为了让学生从语言、文化和知识上更加适应海外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此话固然有理,但因此就丢掉了中国教育的精髓却是得不偿失的;因此就忽略了中国老师、中国学生的优势也是不理智的;因此就拒绝母语在知识和文化习得中的正迁移作用也是不科学的。中国教育注重基础和规范,学生基本功扎实,如果为了西化而丢掉了这些,我们的国际教育不但不会培养出“学贯中西”的“世界公民”,反而会制造“不中不洋”的“假洋鬼子”。只有具备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人才,才会在未来国际化竞争环境中游刃有余。

  3、误区三:对西方优质教育的理解不充分,国际化程度不高

  很多学校意识到,国际教育不可全盘西化。于是开始注意继承和发扬中国教育的精髓。然而,在这个阶段,更多的学校则突出“中国学生在数理化方面的优势”。的确,在我国的中小学阶段,数理化,甚至是其他学科难度都远远深于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课程。笔者曾有幸参与一所国际教育学校的课程整合工作,粗略研究了西方中学学科的部分教材,发现西方教材总体特点是难度偏低而范围较广。难道是西方的学生智力有问题,学不了太难的东西?深入研究西方的教材,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西方教材很注意联系生活,语言形象易懂,内容实用有趣,训练注意高层思维。这其实是中西教育理念的不同。

  再看耶鲁制定的对本科生的培养理念:“如果学生在大学从耶鲁毕业后,在某一领域投入极深,而忽视更广泛的做有思辨能力的公民的机会,那将是耶鲁的失败”。“时代在前进, 教育也应与时俱进。在日本、韩国和中国变为世界工厂前,几乎所有的美国州立大学和工程学院都侧重于技能型的工程系科。但经济发展促成了教育的全面转型,目前美国服务业占GDP的85%以上,美国教育体系已经转为侧重通识教育,培养通才”(陈志武)

  美国的教育是让人学会思辨,培养头脑,避免被愚弄。思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听到任何话都自然去怀疑、审视,然后去寻找证据证明这个话逻辑上、事实上或数据上是否站得住脚。这种习惯看起来简单,但却是培养自主思考非常重要的开端。同时,还能够把思想表达得很清楚,给人以足够的说服力。这才是我们需要特别学习的。

  目前,中国经济社会转型、产业结构升级、创新型国家建立等多方面愿望和渴求迫切时,实现这种教育转型尤其重要。

  所以,我国诸多开设国际课程的学校还需要进一步学习西方教育的理念,而不要仅仅停留在课程表面。

  二、国内国际教育须做真正的教育

  国家给了开办国际课程的学校很多灵活政策,使得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理念实施教育和课程计划。但每个孩子成长经历只有一次,做为教育者,我们要不可毁灭人,力保不误人,争取塑造人。踏踏实实把真正的教育带给孩子们。

  教育要促进人的发展。受教育者不仅要习得丰富的知识,更要培养高尚的气质、全面的品格、强健的体魄、成熟的思想、智慧的思维和内化的能力。

  具体说来:丰富的知识就是指中外语言文学与文化、逻辑思维与数学、科学与技术、人文与社会、艺体与音律的知识要平衡发展。

  1、高尚的气质 校园文化熏陶

  学校要利用各自的校园文化,对孩子进行熏陶。还要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孩子心理受到激荡和感染,更要指导孩子读好书,感悟人生至理。

  2、全面的品格 德育培养

  改变传统的、说教式的德育方式和德育内容,用项目、活动、课堂活动、体验等形式,分阶段落实与孩子未来成功息息相关的德育内容。使“坚韧”、“毅力”、“耐心”、“领导力”、“信任”、“诚实”、“责任”、“有序”、“尊重”、 “服从”、“真诚”、“守时”、“节约”、“自律”、“乐观”、“独立”、“灵活”、“大度”、“热情”等概念深深扎根每个孩子心中。

  3、强健的体魄 体育锻炼

  学校需要提供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体育锻炼。更有责任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体育运动技能,引领学生感悟体育精神。需要提醒的是,体育活动的安排不可拘泥于形式,更不能把教育者的意愿强压给孩子。比如早操和课间操,一定要做吗?孩子们真的喜欢吗?真的有用吗?这些都值得质疑。

  4、成熟的思想 好的思想可以改变世界

  一个好的思想可以改变世界。学校需要引领学生突破传统,挑战权威。养成博览群书、敏学好问的好习惯,并逐步形成自己成熟的思想,准备未来创造更高价值。促进人形成有创意、有价值的思想,其实是教育的核心任务。季琦从1995年到2004年,创下携程、如家、汉庭等5家公司,平均每两年一个,靠的是他独到的思想,马云通过“阿里巴巴”成为中国电子商务平台的领头羊,靠的也是他睿智的眼光和智慧的思想。

  5、内化的能力 课堂学习需联系实际应用

  学校的课堂学习需要联系实际应用,减少高分低能学生。很多学生取得高分的能力是应试能力,应试能力不等于实际本领。而且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皓首穷经搞应试的人,肯定难以有更多的时间去接触实际,难以有更多时间去探索,即使他们很聪明,也往往只能顾一头。所以创造性特别强的人都讨厌死板的考试,爱因斯坦就因为厌恶德国学校里的清规戒律和死记硬背地教学方法,在15岁那年辍学。而考试又是巩固和强化的某些基础知识和思维的方式,常常是创新的必要条件,我们不能想象没有数学物理知识的爱因斯坦能提出相对论。学校的任务是兴利除弊,尽可能减少考试的负面作用,增加其正面作用。努力使考试方式和题目灵活起来,增加考试的学习色彩和探索色彩,增加考试的思维含量,淡化和减少标准答案,减少机械复现的成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不要使考试占领学生的全部生活,要给孩子更多自由空间和时间去他干自己喜欢的、与考试无关的事情,这样才有利于创造。

  众所周知,在知识经济日益显现的时代,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数量多、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富于创新能力的人才,谁就能把握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教育国际化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这种人才能立足于本土,放眼于世界,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竞争。

  我们的高中教育,囿于高考制度束缚,长期局限于单一的备考模式,不适应我国社会和经济对多元化、创新型人才的需要。面对新的历史时期,中国高中教育呼唤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而高中教育国际化,势必在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

  如何适应高中教育多样化和国际化发展需要,加强依托国际和传统教育优势的校本课程建设,在单纯高考体系下建立一个有区别的、可参照的、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中国高中教育的丰富和完善,也是中国教育发展关键期的有益探索和改革实践。

预约看校
  • 姓 名:
  • 男孩女孩
  • 手机号码:
  • 微信号:
  • 申请年级:
  • 选择省份:
  • 选择城市: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