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5 15:22:38阅读:68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样的循循善诱,你一定不会陌生吧?
一心只读圣贤书,长大后学以致用,
也是众多莘莘学子的必由之路。
然而当聚光灯亮起,我们早已身处21世纪,斗转星移,日月更替,如此暮气沉沉的教育模式,真的足以让我们面对未来世界的挑战吗?
基于美国P21组织提出的21世纪核心素养框架,人们未来需要同时具备学习与创新、数字化、职业与生活技能等三大类别12分项的能力素养,才能从容地应对瞬息万变的社会。
为此,诺科上海早已展开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有益探索与尝试,决意向呆板的课堂和教学方式Say NO。
行走课堂系列便是诺科上海初试锋芒的首秀。经过首期的“土壤和人类的关系”( 诺科行走课程 | 纸上得来终觉浅,农场躬行获真知)与第二期的“解读纯正英伦经典”( 详见诺科行走课程 | 观赏话剧,解读纯正英伦经典一文),本学期行走课堂迎来了第三期——探索科技奥秘,物理老师们把课堂搬进了科技馆,带领同学们开启了一场别有趣味的探秘科技之旅。
在平日扎实的物理理论知识铺垫下,诺科的同学们看到电动机,不再惊呼“哇,转起来了”,而是淡定地解释起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的受力;看到击鼓共振,不再惊讶于泡沫跳舞,而是欣慰地感叹道“终于得见纵波的形状”;欣赏液体图案时,不再单纯赞美,而是很快发现讲解板上烂熟于心的streamline、viscosity等专业名词,实实在在地以图案的形式展现在眼前,顿感亲切。于是,这些诺科学子由参观学习者瞬间变身为科技的揭秘者,甚至还在不经意间为周围的大小朋友做起了科普。
部分同学课后感言
周同学:我在上海科技馆看到了许多在书本中难得一见的科学现象和实验,这次“行走课堂”活动丰富了我的人生经历。我印象最深的科技设备是手摇发电机,因为我们刚学完电磁感应,这个装置充分对应了课堂内容,其原理是线圈不断切割磁场线产生感应电流,亲手操作装置的过程让我对于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郭同学:在一个管道里,你看到小球“穿过”一道黑色的“墙”,从管道一端到另一端来回滚动,看起来就像灵异事件。实际上学过了光的偏振就知道穿墙而过不过是障眼法,管道是空心的,只不过周围有一圈改用了偏振材料。利用所学的课程,我轻松地解释了这种现象,同时也联想到3D电影也是利用偏振原理,将物理与生活联系在了一起。
方同学:在上海科技馆的参观过程中,我看到了击鼓共振的实验装置,这和AP physics1中的知识点有关。声波用空气作为介质传播,空气分子振动带动了装置中的颗粒运动,从而模拟出声波的形状,这让我对波的知识有了更为形象的理解。
王同学:我们参加行走课堂的时候,科技馆刚好在办尼古拉·特斯拉的展览,而我们物理2班的同学又刚刚学完了特斯拉的磁场定律。展览循着发明家、机械工程师、电气工程师尼古拉·特斯拉独特的人生轨迹与卓越的发明创造之路,从精神、成就、视野三个方面全面地展现了特斯拉的传奇人生。看完了这个展览,我对所学的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
张同学:一到科技馆,我们就跟着老师开始了这场令人期待已久的探索之旅。我们去了太空的殿堂,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人造卫星的轨道,来回转动真的非常有意思。但同时我们也不忘学习,在和同学进行一番讨论后,我对宇宙探索又有了新的认识。这堂行走课真的让我学到了很多,希望下次还能参加这样有趣的活动,让我们轻松学到了许多课堂上很难接触到的知识。
在科技馆,同学们不仅发现并独立解释了与课程相关的声光电磁热演示,还近距离地接触了与Robot Club相关的机器人展厅。然而只会画画、跳舞和解魔方的初代人工智能已不能满足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大家纷纷表示有逻辑、会推理的新型人工智能才能充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始终都是诺科物理教学长期秉持的原则。保护和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是诺科物理教研团队的共识。此次AP物理班的行走课堂实现了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学有所用的目标,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次的德语行走课堂吧!
报名方式:拨打4006162638或点击【在线报名】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带来的美国诺科上海分校相关内容,如果您对诺科上海分校有意向,可以拨打上面的报名电话,进行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