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中国引起很大争议日本青年加藤嘉一近日在日本媒体谈他留学美国的一大感受——中国留美学生爱国心增强,并试图找到其中原因。加藤24日在日本《钻石周刊》撰文称,赴美留学生对中国体制越发自信,就连斯坦福大学政治学者弗兰西斯·福山都对他说:“20年前,美国中国留学生信奉包括自由主义在内美国制度和价值观并且为此痴迷。但如今时代变了。随着这些年中国经济发展,最近中国留学生对国家体制和发展模式自信越发增强。”对国外学者和加藤关注到这一现象,《环球时报》调查、采访了10名在美留学生,同加藤在文章中多以字母“E”、“Z”等代替中国学生姓名做法一样,大多数学生也愿意以学校字母代替姓名,谈他们内心感受。
“在美国待得久了,人就会更客观”
加藤嘉一在《钻石周刊》发表文章题目为《中国留美学生爱国心增强的原因》。文章称,在美国,每3名外国留学生中就有1人持中国护照,很多美国名牌大学教室内“充分体现出中国留学生的影响力”。加藤在文章中援引美国一家教育杂志记者感叹:“不断增加的中国留学生规模正改变着美国高校教室和授课结构。有时上经济学课学生几乎都是中国人。人数众多而且都很年轻。”
加藤曾留学于北京大学,2012年8月到美国留学后,他观察到中国留学生这一特点。他认为,大量中国留学生总体上对美国自由民主主义、法治主义和学术自由持赞同观点,“这些制度和价值观也是美国能够吸引全球优秀人才主要原因”,但让他惊奇的是,最近,越来越多中国人在留学美国后表现出更强的“爱国心”。比如,攻读国际关系专业的21岁中国女学生Z说:“美国自由和民主主义容易诱惑年轻人,但我想即使对此怀有敬意,也必须时刻保持头脑清醒。中国实行美国的民主体制不现实。我们还是走自己的路好。”加藤认为,持这种观点的许多人对美国表现出竞争和对抗意识。
就加藤的文章和他的观察,受《环球时报》之托,正在美国参加活动的中国与全球化智库执行秘书长苗绿,以及一名曾就读北京大学国际经济系、已在美生活19年的“70后”,于25日和26日分别与10名中国留学生进行了交流。
美国中西部某大学本科在校留学生“ZX”,“90后”。ZX说,在美国生活几年后,不会像以前那样盲目崇拜美国或一味批评中国,看得多了,人就会更客观。ZX还提到文化认同感是留学生爱国心增强的原因之一,他说:“离开祖国离开家才发现,其实我们从根本上来讲都有一颗中国心,都根深蒂固地被中国的文化和传统影响着,以前在国内,大家都很相似,并不会察觉,但离开后才深深体会到我们骨子里面中国的文化、理念与价值观,也更加珍惜祖国给我们的归宿感。”
还有中国留学生认为,过去十年,中国的外交实力提升了,同时,在国外体会最真切的是经济发展,有的美国人说“中国人有钱啊”。对此,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老一代赴美留学生经历过中国改革开放前后的比较,对历史时代有整体感,也有使命感,通常更喜欢探讨国家民族的发展。相对来说,随着这些年国内经济发展,以及新一代留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家庭条件比较优越,他们出国后,国内外社会的反差和冲击,尤其是物质反差冲击远远小于改革开放初期。2008年经济危机后,很多人选择回国发展。王辉耀认为,这些因素决定了这代留学生对中国发展模式更自信。但长远来看,今天新一代的留学浪潮是大众留学,改革开放前20年出去的留学生是相对精英化的一批人。王辉耀说,根据目前的统计,大部分博士毕业生还是留在海外,特别是美国,他们对中国的看法其实非常重要,也更值得关注。
“出国后的确更加爱国”
“我非常认可出国后更加爱国这一观点。”深有同感的是芝加哥大学留学生“ZH”,共产党员,“80后”。ZH说,在美国学习生活期间,深切体会到真正了解中国的政治体制和具体国情的美国人少之又少,所以他只会与对中国有一定了解的美国人进行中国政治体制的讨论,否则会空费口舌,因为对方常常会受西方媒体主流宣传影响,站在自由民主的“价值观高地”先入为主地评判中国的体制。相对来讲,他愿意和美国人在商业和经济领域讨论,“彼此都更专业”。
ZH说,感觉美国在医疗、城市基础建设、公共交通体系等方面并不完美。更重要的是,在求学和求职的过程中,越来越迫切地意识到个人能力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祖国的经济腾飞,作为中国人在美国发展会失去很多机会。比如投资银行不会要那么多讲中文、了解中国市场和客户的员工,基金公司不会需要研究中国公司股票的研究员,跨国公司不会需要管理中国市场的经理人。ZH说,中国不完美,但不完美的地方都是改进和发展的空间,是自己未来可以做出贡献的大舞台。
ZH还提到一句“题外话”,他说,在与很多留美学习和工作的中国朋友交流中,很多党员表现出对组织很高的认同感,但大家的一个同感是:海外的党员与组织的联系太少了。ZH说,流失掉海外素质较高、政治过硬的党员,真的非常可惜。
25岁的女生HF本科就读于美国名校,现为哈佛大学研究生,公共政策和法律专业。HF说:“确实在国外待久了爱国心会增长。在国内时我们有时为美化国外而丑化国内,只看到国外好的方面,对比国内不好的方面,而出国后通过比较发现国外的局限性和反面。”现在,HF担心的是中国的经济转型问题。
美国某著名州立大学的“90后”本科在读留学生说,他平时不会跟美国老师或同学探讨“中美两国哪个制度更好”的话题,因为他认为“毕竟角度不同、文化不同、生活经历不同,只能说时间会证明一切”。谈到加藤提到的“中国留学生爱国心增强”,他认为,一方面“距离产生美”,另一方面,即使美国再美好,中国学生总是会受到不同语言,不同思维逻辑,不同喜好的影响。
美国丹佛大学的陈宇涵是个“90后”留学生,她说:“除了‘爱国心’,我更愿意说‘懂得珍惜’。俗话说,对越亲的人,我们更容易责怪他们,对国家亦是如此吧。出国之后,很多留学生发现,身在异国他乡,总是少了份在家的惬意与自在。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留学生回国后更珍惜国内生活的原因吧,因为懂得在异国生活的艰辛与无奈,才会对祖国爱得更深沉。”
1987年出生的NY,是纽约大学经济学女研究生,本科就读国内知名高校理科。谈到加藤提到的中国留学生“爱国心”增强,NY表示,尽管她准备留在美国发展,但对祖国的热爱和感情一直都没变。她接触到的美国人对中国现行体制下的老百姓生活很感兴趣,她也会和美国人讨论美国的自由和民主。有的美国人认为中国创新还不够,有的提醒中国要避免出现美国公共教育走下坡路的问题。
中国留学生不希望中美对抗
对于爱国心增强的原因,绝大多数中国留学生认为,并不是单纯的“同美国对抗和竞争的潜意识”,相反,他们认为,来美国留学本身就说明是希望学到美国好的一面。ZH说:“我非常希望中美交流与合作,而不是对抗和消耗。”NY也认为,那样产生的爱国心是畸形的爱国心。
29岁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生物学博士研究生LSJ说,他平时与美国人交流时会谈到中国政府的高效,谈得比较多的还有中国可持续发展问题,他认为“有一定的发展风险”,比如要面对环境污染、人口问题、腐败问题、创新力度不够、高端人才流失、全球化发展等挑战和风险。LSJ说:“美国有很多地方值得中国学习,否则我们来美国学什么呢?要是自己国家都已经好得无可挑剔了,世界上就不会每年有那么多人选择到美国留学,有几万人要移民美国了。”
一名要求匿名的“90后”留学生说:“虽然中国学生很不喜欢中国的应试教育,但出国后我发现应试教育出来的中国学生比大部分美国学生的基础知识要扎实。所以,在学习方面,中国留学生还是表现得很自信。”他认为,真正的爱国者不应该像“愤青”,要通过自己把中国人的传统美德表现出来。
一名要求不公开学校的“80后”留学生取得硕士学位,现从事金融方面的工作。他表示,非常关注国内的一系列反腐行动,如果能坚持下去,他对祖国会更有信心。有时美国人也问他中国的一些问题,如空气污染、食品安全、高考择校、计划生育,有时他会像小孩一样,“就算家里再穷跟外人斗嘴时也会尽力去维护”,但他也表示,这并不妨碍他去欣赏美国的长处。
帮助《环球时报》调查并在美工作19年的“70后”表示,与他同期赴美留学的人有不少已加入美籍或取得美国绿卡,他们更能够利用美国宪法赋予的权利来争取华人的权利。总的来说,在美国越久越“爱国”,对那些在美国国会作证说中国不好的“极品人物”,他们是很唾弃的。他认为,多数“90后”留学生,到美国后主要在大学的象牙塔里,很少有机会和美国人有深层次的接触和探讨。但谈到“中美对抗和竞争的潜意识”问题,他的观点是,“90后”和“70后”留学生都清楚,中美对抗对两国没有任何好处。